平台配资炒股 机构兑现前期浮盈动力不强
发布日期:2024-07-23 13:31 点击次数:97
去年12月开始债市走势较强平台配资炒股,进入3月后上行趋势未能延续,国债期货10年及30年期品种出现高位回落,2年期及5年期则维持区间振荡。目前债市表现较为纠结,基本面延续弱复苏,央行再提“降准仍有空间”,债牛环境未改,但面临超长期特别国债和地方债供给带来的压力,期债上行缺乏进一步利好。
1—2月国内金融数据、经济数据陆续公布,年初经济总体有所升温,消费和生产分别受益于春节因素和外需回暖实现了开门红,投资低位平稳,基建边际企稳,制造业投资加快,地产投资拖累较大。新增社融显著低于预期,实体融资需求不强等情况也显示实体经济内生动能有待修复,未来在经济数据基数走高的背景下,实现5%的目标仍需政策进一步加力。
一季度以来债市供需失衡,3月份地方债发行仍未明显放量。发行节奏来看,一季度国债发行进度较快,截至3月22日,国债累计净发行进度为15.0%,明显高于2020—2023年的平均净发行进度3%;地方债发行节奏偏慢,截至3月22日,新增一般债累计发行进度27.6%,略低于历史平均发行进度32%;新增专项债累计发行进度11.7%,明显低于历史平均发行进度25%。二季度或是国债发行高峰。今年中央财政赤字3.34万亿元,并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,预估国债全年净融资接近4.34万亿元。地方债全年净融资约4.3万亿元,发行高峰或在三季度。
目前市场仍关注超长国债供给对于债市的影响,我国历史上分别于1998年、2007年和2020年三次新发特别国债,同时在2023年发行了计入赤字率,以特别国债方式管理。特别国债发行对于流动性的影响,与发行方式及央行配合操作情况密切相关。面对定向发行,央行通常配合开展降准、再贷款或现券买断的操作,例如1998年发行的特别国债,降准与发行相配合且全部以定向方式发行,新增国债的发行对于银行间流动性的影响较小。一般国债和特别国债的公开发行对于流动性的回笼效果相当,财政部会相应地调整一般国债和地方债的发行节奏,央行也会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方式进行对冲。2020年6月和7月,国债与地方债的发行量相应减少,使得特别国债的发行对流动性不会产生重大且持久的影响。对债市影响来看,2020年和2023年特别国债发行期间,资金面边际收敛,债市出现调整,短端回调幅度更大,曲线逐渐平坦化,供给压力会影响债市,但不会对市场流动性产生超预期影响,主导债市走势的仍是基本面修复斜率以及央行货币政策预期。
去年12月至今,债牛持续时间较长,源于“资产荒”下,机构转向久期要收益。1—2月利率债发行进度偏慢,年初股市发生剧烈波动,资金避险情绪上升,对固收类资产需求加大。此轮10年、30年国债主要配置力量包括银行、保险、基金、券商和农村金融机构。配置盘方面,去年12月至今,银行、保险累计净买入10年期国债3.7亿元和54.4亿元;保险累计净买入30年期国债343.1亿元。交易盘方面,基金、券商累计净买入10年期国债600.7亿元和190.2亿元。全国两会期间,期债阶段性止盈迹象显著,机构减持长端及超长端国债,其中基金、券商为主要止盈盘。后续预计“资产荒”或将延续,央行再次提及“降准仍有空间”,宽货币靴子落地前,机构兑现前期大额浮盈的动力不强,未来需关注超长期国债及地方专项债供给压力。
美国3月议息结果保持利率不变,但年内预计降息3次,市场普遍预计美联储6月降息概率较大。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的开启,美债收益率有望逐步回落,中美利差将逐步收敛,我国货币政策的外部压力将有所缓解,空间随之打开。国内降准预期升温,在配置需求的推动下,10年期国债收益率存在继续下跌可能。
资金面方面平台配资炒股,央行公开市场逆回购放量补充跨季流动性,银行间市场资金面整体平稳,但流动性分层现象明显。跨季压力有限,4月债券供给加大,流动性宽松配合已成定局,继续关注后续逆回购投放力度。目前债市上下两难,汇率影响因素暂时消退,股市波动仍较大,股债跷跷板效应较为显著, “资产荒”大概率在短期延续,债市牛市环境未改。但随着债市整体配置情绪回归理性,目前上行缺乏进一步利好,二季度需关注债券供给放量影响以及货币政策落地情况。(作者单位:新纪元期货)